【江苏省人民医院】

您的位置:首页 >> 最新信息 >>文章浏览

“2019年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际交流周”在宁正式拉开帷幕

日期:2019/10/28 14:41:20  来源:江苏省人民医院

10月25日上午,“2019年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际交流周”在宁正式拉开帷幕。会议以“国际视野、深度融合、跨界共赢、以知践行”为主题,聚焦心脑血管、肿瘤、消化科及消化内镜等重点领域,邀请到来自美国、法国、德国、比利时、意大利、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印度、埃及、泰国、韩国、日本等17个国家共56名外籍专家与学员,共开设10余个分论坛、分设5大专题会场,并同期举行高水平手术演示转播及中青年医师病例大赛,来自国内外70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

 

▲  国际交流周开幕式现场。

 

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思源、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兰青、江苏省医师协会会长郭兴华应邀出席了开幕式。参加论坛开幕式的还有我院党委书记唐金海教授,党委副书记、院长赵俊教授等医院领导,10多名医联体院长、50多名临床科室主任,以及全国各地的医疗卫生管理者和临床专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Michael Rosbash教授,布莱根健康高级副总裁Shelly Anderson,布莱根和妇女医院业务发展战略项目执行长、布莱根健康国际总裁Mark A. Davis,美国波士顿大学俞强教授以及中国工程院院士、我院肝胆中心主任王学浩教授,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我院康复医学中心主任励建安教授,我院胰胆中心苗毅教授,我院内分泌专家陈家伟教授等多名医学专家出席了论坛开幕式。

 

▲  国际交流周开幕式现场。

 

主会场开幕式邀请到2017年诺奖得主Michael Rosbash介绍昼夜节律和人类疾病;美国FDA基因与细胞治疗部高级医学评审官姚毅介绍细胞治疗的前景展望;美国哈佛大学附属布莱根和妇女医院心内科主任、新英格兰(NEJM)副主编John Keaney讲解人工智能在未来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世界内镜学会主席Jean Francois Rey教授(法国)、美国哈佛大学附属布莱根和妇女医院、病理学部主任Jeffrey Golden以及我院胰腺专家苗毅教授与主旨报告专家共同探讨精准医学、干细胞、CART细胞、人工智能等临床医学未来发展趋势。大会还设有创新临床研究协同治理,科学、伦理与管理论坛、第六届中国心血管创新论坛、心脏大血管外科新技术新进展高峰论坛、第十一届金陵肿瘤国际高峰论坛,“一带一路”江苏消化疾病国际交流周等多个分论坛,学术碰撞,精彩纷呈。

 

大会主席、我院党委书记唐金海教授致辞

 

大会主席、我院党委书记唐金海教授主持开幕式,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医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坚持“两个维护”,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在省委省政府、南京医科大学与江苏省卫健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院员工的共同努力下,秉承 “以人为本、回报社会”办院宗旨,扎实推进国际化、智能化、人才优势化战略,医院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在临床业务、科研水平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提升。近年来,医院尤其注重与国际顶尖专家进行多方位全面交流,学科建设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为百姓提供更好的健康保障。当前,世界全球化、多样化、信息化迅速发展,人类社会面临的全球性卫生挑战也更加严峻。为了顺应全球开放与发展新趋势,促进医学国际对话交流,我们召开了此次会议,并非常荣幸地邀请到我院战略合作伙伴——BWH(哈佛大学附属布莱根和妇女医院)众多专家,搭建起高水平医学交流平台,共同就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进行探讨,着力营造科学氛围,鼓励医务人员勇攀科学高峰,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大会共同主席、我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赵俊教授致辞

 

大会共同主席、我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赵俊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我院与哈佛医学院附属布莱根和妇女医院自2018年起建立了全面深入的合作,对于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如恶性肿瘤、心脑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双方专家孜孜以求,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和手段。此次大会中外专家将深入各专科,研究管理,创新管理,搭建远程病理、影像中心,对疑难疾病进行国际远程会诊。同时借助目前已有的远程医学会诊平台,联合包括西藏、新疆在内的170家医联体单位同步开展远程国际会诊。通过与国际一流的医疗机构深度合作,双方将在重大科学研究项目上建立沟通交流,开展多学科联合诊疗,聚焦危难急重杂,为群众提供一流的医疗服务。

 

▲  布莱根健康高级副总裁 Shelly Anderson 致辞。

 

▲  布莱根和妇女医院业务发展战略项目执行长、布莱根健康国际总裁 Mark A. Davis 致辞。

 

▲  江苏省医师协会会长郭兴华致辞。

 

▲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兰青致辞。

 

▲  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思源致辞。

 

精彩学术报告看过来

2017年诺奖得主Michael Rosbash介绍昼夜节律和人类疾病

 

学术报告现场主持

 

学术论坛现场

 

美国FDA基因与细胞治疗部高级医学评审官姚毅介绍细胞治疗的前景展望

 

美国哈佛大学附属布莱根和妇女医院心内科主任、NEJM副主编John Keaney 讲解人工智能在未来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世界顶级专家圆桌论坛看过来

▲  主持人:励建安 

圆桌嘉宾:Jeffrey Golden、John Keaney、Jean Francois Rey、苗毅、姚毅


▲  圆桌论坛现场,我院临床研究骨干踊跃提问发言(孙伟、郦明芳、陆子鹏)

 

关于未来医学发展,专家精彩观点集锦

采访花絮

 

 

大数据的价值体现在多个层面,更多的病人意味着更多的数据,目前医生非常忙,有大量病人需要照顾,假设现在有2000位缺铁性贫血的病人就医,难道每个病人都随访吗?大数据算法可以帮助医生提高识别谁是高风险病人,谁处于安全状态,从而减轻医生的照护负担,减少低风险患者的门诊成本,加强关注高风险患者的预防工作,最终达到共赢。当然大数据需要统一标准化,目前全球各地,不同单位甚至不同的电脑,都有不同的数据格式。例如血常规,各家医院就有各家不同的说法,如果标准不统一,会在传输数据的时候造成困扰,更会影响科学的计算。美方希望未来能和南京展开大数据合作。事实上,现在病理大数据方面的合作已经在两院之间开始讨论。我院病理科的主任和布莱根和妇女医院病理科的主任多次互访,在探索合作开发和使用新的病理算法。

 

 

未来10年人工智能将起到革命性的变化,将改变临床医疗实践。目前先进的仪器在心内科只是影像的工具和辅助诊疗手段,在未来会承担更复杂的工作,包括诊断以及与病人互动。这样可以解放医生,让医患有更多的互动。10年后,医疗到底会发生如何巨大的变化,现在还不敢轻易断言,但是10年后,医生会对心内科的一些疑难症状有更深的理解。

 

 

多学科会诊(MDT)是一种现代医疗领域广泛推崇的医疗模式,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我国常规的MDT多为“神仙会”模式,即多个科室专家定期开展多学科门诊或病例讨论。但是这样的模式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后继如果患者的检查结果出来了,他还需要再次请专家们再聚在一起商讨。而在我院的胰腺中心,我们采用的是更加一体化的、以疾病为中心、all in one全方位的“一家亲”多学科医疗服务模式。如,当查房的时候,内科、外科、肿瘤科、内镜、ICU多科室医生一起交班,根据每个患者的情况,请不同科室医生来床边24小时会诊,大家共同讨论,病人也可以和我们随时交流。比如一位黄疸伴有胰头肿块的患者,没有病理诊断,只有一个CT的模糊诊断,这样的病人能不能开刀呢?这时候内镜医生可以建议给病人先做一个超声内镜,取活检。活检报告出来后,假设病人是肿瘤,可以为其安排外科手术。假设病人做完内镜检查后,结合影像学检查,发现有肝脏转移、梗阻情况,可能患者就先不开刀了,而是由其他科医生先放支架,解决梗阻问题,化疗医生紧接着为其进行化疗。以往这些治疗都属于不同科室,要来回联系医生,写会诊单,病人也要转过去转回来。按照我们的医疗模式,没有内、外科的概念,而是以疾病、病人为中心,对患者治疗是非常有益的。

 

 

社会需求和科技进步是推动医学发展的两个重要动力。社会需求是在不断变化的,现在人们不仅要活着还要高质量的活着。国家的大政方针已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我们知道部分疾病是不能治愈的,而慢性疾病的功能改善是大众关注的热点。因此聚焦于功能改善的康复医学近年来发展地特别快,变成医学发展的重要方面。科技进步对医学发展最大影响的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5G时代,医学领域有非常多的变化,包括学科整合,未来的医学不再是心内科心外科,而是以疾病,病人为中心的多学科团队合作到一定程度也可能变成新的科室,除了学科排列会有新的变化,医院的架构也会发生新变化,破除地域的限制,打破原有的三级医疗机构的设立理念,另外人工智能将有效融合现有的医疗项目,创新更多的医疗方式和手段,提升患者就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创新研究临床协同治理分论坛

 


第6届中国心血管创新论坛

 

第6届中国心血管创新论坛

 

“一带一路”江苏消化疾病分论坛

 

上一篇:

我院开展行政总值班培训

下一篇:

“医信天下”排行榜发布:我院综合排名位列全国第9位唐金海书记荣获“医院管理优秀奖”,多专科进入全国前2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