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开展“慧眼识痣 防恶治黑”恶性黑色素瘤患教会
日期:2019/10/18 15:50:14 来源:江苏省人民医院
10月10日下午,我院恶性黑色素瘤MDT团队,在医院1号楼18楼会议室内,开展了一场以“慧眼识‘痣’,防‘恶’治‘黑’”为主题的黑色素瘤患者教育会,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本次患者教育会共分为专家讲座、互动交流、抽奖及义诊四个环节。会议主席、整形烧伤科主任姚刚教授致开场辞。
姚刚教授致辞
患教会现场
恶性黑色素瘤(以下简称黑瘤)属于皮肤癌的一种,特点是恶性程度高,易早期转移,死亡率高,患者往往不能及时发现症状,等到就诊时,多数已经晚期。相比其他肿瘤,其发病率相对较低,但近年来以每年3%-5%的速度递增,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为进一步规范和提高恶性黑色素瘤的综合诊治水平,更好的服务于患者,我院整形烧伤科,联合皮肤科、肿瘤科、泌尿科、病理科、放射科、放疗科及超声科等8个专业成立了恶性黑色素瘤MDT团队。
脚底的一颗黑痣,一查竟然是黑色素瘤;指甲里一条黑线不痛不痒,一查也是黑色素瘤,需要截掉指头......据统计,每个人身上平均有大大小小25颗痣,哪些会恶变成黑色素瘤?似乎是防不胜防。皮肤科苏忠兰主任介绍了“ABCDE”法则,告诉大家如何简单辨别一颗痣的“善恶”。苏主任还讲到,先天性的痣比后天生长的痣恶变率低,突出皮肤的痣比皮内的“平”痣危险性更小,比如癌变几率较高的交接痣就是不突出皮肤的“平”痣。苏主任反复强调,大家千万不要觉得痣是小问题,就可以用各种偏方去点痣,不恰当的物理性、化学性刺激,会增加痣的恶变概率,导致严重的后果,如果要处理痣,应该到正规医院就诊,多听医生的建议。
患教会现场
随后姚刚主任重点讲解了我院整形烧伤科特有的恶性黑色素瘤的“规范化外科三阶梯治疗”(获得江苏省 2018年度医学新技术一等奖)——原发灶切除与修复+前哨淋巴结活检、区域淋巴结清扫+Cloquet淋巴结活检、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根据不同的临床分期,再结合规范化的内科诊治与系统的随访,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同时指出,由于黑色素瘤防不胜防,所以长在易被摩擦的重点部位,如脚底、手指等位置的痣,可以预防性切除,行美容缝合,损伤很小,又能降低恶变的风险。此外,再次强调了“ABCDE”法在诊断恶性黑色素瘤中的应用,市民朋友可以时常根据此法则进行自检,早期发现“痣”的变化,做到早期处理应对。
患教会现场
对于闻之色变的恶性黑色素瘤,肿瘤科朱陵君主任医师用一个形象的题目《小黑不起眼,变脸就成“魔”》展开阐述,在轻松的氛围下首先介绍了黑色素瘤及其分类,人种不同,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也不一样的情况。接着,朱主任指出,在恶性黑色素瘤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要重视三级预防,尤其一级病因预防和二级早诊、早治预防,这样可以将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而一旦罹患恶黑,则要树立信心,科学诊治,重视随访,强调多学科诊治的重要性。此外,干扰素、靶向和免疫治疗仍是恶黑目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强调基因指导下的个体化精准治疗的重要性。广大听众从朱主任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演讲中明白了如何识别“坏痣”,理解恶性黑色素瘤的可防可治,鼓舞了人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患教会现场
在互动交流环节,一位男性听众讲述了发生在他母亲身上的真实案例,由于当时缺乏对恶性黑色素瘤的认识,以致他母亲病情延误,没能得到及时治疗,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因此他迫切希望我们的恶性黑色素瘤科普活动能够更广泛的开展和推广,让更多的人认识恶性黑色素瘤。此次患者教育会,还特设了抽奖环节,特等奖为一项免费全景基因检测,用以指导患者科学用药,抗击肿瘤。最终,一位一个月前在姚刚主任团队接受手术治疗的男性患者幸运中奖,当该患者夫妇看到大屏幕显示自己的抽奖号码时,他们激动的热泪盈眶。
患教会现场
在最后的义诊环节,恶性黑色素瘤MDT团队的各位专家对到场备齐病史资料的患者进行了逐一诊断,并对病情较复杂的病例进行了深入讨论。义诊现场气氛热烈、秩序井然,专家们的敬业态度和细致讲解,赢得了在场患者及家属的高度评价。
患教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