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江苏省优势学科(临床医学)、江苏省重点学科(内科)、江苏省兴卫工程重点学科(共建)、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江苏省人民医院淋巴肿瘤创新团队,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国家药品临床研究机构血液病基地,南京医科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流动站,中华骨髓库首批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采集、移植定点单位。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血液科医疗、教学、科研的综合水平迅速提高,逐渐形成一支高水平、多技术、特色明显、合作密切、团结奋进的富有创新及开拓精神的年轻血液学研究队伍。在复旦大学专科声誉排行榜中,连续2年获得提名,
病房和实验室建设:血液科由血液病房与血液病研究室组成。血液病房有四个病区共127张床位(不包括老年血液科10张及儿童血液肿瘤25张)。血液病研究室包括细胞形态室、流式细胞仪室、细胞遗传学室、分子生物学室、细胞生物学室、出血实验室、干细胞实验室等。具有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2台流式细胞仪(一台分选)、高级PCR扩增仪以及荧光显微镜及其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FISH)软件分析系统等先进、完善的设备。
疾病诊治:全面采用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染色体核型分析、分子遗传学、
...(查看科室全部简介)
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结合临床对血液病诊断、分型、预后评估、病情监测,并根据患者的临床生物学特征采用规范化、标准化及个体化治疗策略。我科以淋巴肿瘤为发展重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淋巴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整体居国内先进水平;执笔《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0年)、《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及《中国淋巴瘤合并HBV感染患者管理共识(2013年)》,参加滤泡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急性髓系白血病、慢性髓系白细胞、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等中国共识、指南的制定。首先在国内开展JAK2V617F、Exon 12等突变检测诊断骨髓增殖性肿瘤;较早在国内开展DNMT3a、FLT3、c-KIT、NPM1、CEBPa等基因突变判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预后并指导分层治疗,首先在国内开展标准IA方案诱导、FLAG巩固、IDA-BU预处理自体移植治疗AML,首先在国际上探讨了半量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AML并取得显著疗效;近年完成各种类型的造血干细胞移植近500例,完成无关供者外周血干细胞采集150多例。年门诊量30000多人次,年出院3000多人次。
教学和人才培养:现职正高职称10人;博士生导师7人;25名医生中,24名为博士或在读博士。1年以上国外工作学习15人;江苏省优秀医学重点人才2人、江苏省医学领军人才1人、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6人、“333工程”人才6人(其中第二层次2人)、“六大高峰人才”8人、“青蓝工程”人才2人、“江苏省百名学子之星科技之星”1人,江苏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1人。《中华血液学杂志》编委2人、《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编委2人,其他杂志编委10余人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8人。特别是具有欧美留学经历的博士群体是科室继续快速稳定发展的坚强保证。科室实行专病首席专家制度,大大推进了亚专科建设。
科研:近年科室承担国家自然基金27项、参加国家863课题及“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5项,江苏省自然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省科技厅、教育部、人事部等课题40余项;主持或参加多中心临床试验40余项。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1项,吴孟超医学奖1项,江苏医学科技二等奖1项。第一/通讯作者(包括共同)在Leukemia、Blood、PNAS、Cancer Res、Oncogene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主编与参编专著10余部。
(隐藏科室简介)
该科室专家出诊情况
7月25日
星期五
7月26日
星期六
7月27日
星期日
7月28日
星期一
7月25日
星期五
7月26日
星期六
7月27日
星期日
7月28日
星期一
7月27日
星期日
7月28日
星期一
7月29日
星期二
7月30日
星期三
7月31日
星期四
7月25日
星期五
7月26日
星期六
7月29日
星期二
7月30日
星期三
7月31日
星期四